7月3日全市小升初派位录取。
大赛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 规划启航职引未来为主题,以立德树人、就业育人为主线,通过鲜活生动的方式,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就业观,畅通供需对接渠道、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有效凝聚各方合力、推动全社会共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部供图大赛分校赛、省赛和总决赛三级赛事,面向非毕业班学生设置成长赛道,面向毕业年度求职学生设置就业赛道,面向教师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道。
学生就业赛道总决赛将于5月11日在复旦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举行,主要考查学生个人发展路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配度,就业能力与职业目标、岗位要求的契合度。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徽标。课程教学赛道总决赛将于4月2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主要考查高校开设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情况、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中,学生成长赛道报名744万人,学生就业赛道报名208万人。学生成长赛道总决赛将于5月1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举行,主要考查学生围绕实现职业目标的成长过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持续提升与职业目标的达成度。
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将于4月5月在上海市开幕,累计报名学生952万人,覆盖高校2740所。课程教学赛道3707名就业指导教师参赛,覆盖1565所高校、1921个课程教学团队北京师范大学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新增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同时调整了选考科目方面的要求,文科组招生专业均不限制选考科目,理科组专业仅限需要选考物理和化学。
记者注意到,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明确,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取消安徽、云南招生,新增天津、湖北招生。记者注意到,部分高校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范围有所调整。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
对未入围的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如有高考数学单科成绩取得满分的,可破格入围学校考核。北京理工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扩大招生范围,面向全国所有省份招生。
同时明确,各招生专业在高考改革省份不限选考科目。在该校今年公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理科类专业在高考改革省份的选考科目统一调整为物理和化学,文科类专业在高考改革省份则不再限制选考科目。针对综合素质面试,清华大学明确表示,该项测试注重对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考查,参考使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等材料考查学生专业志趣及综合素养。据悉,强基计划是2020年起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试点改革
记者梳理招生简章发现,部分高校强基计划的招生范围有所扩大,部分高校则新增设了相关专业、调整选科要求,与此同时,在后续培养上,部分高校明确培养链条延长至研究生阶段。据悉,强基计划是2020年起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试点改革。目前,全国共有39所高校成为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8所在京高校。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
针对选考科目,中央民族大学明确表示,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不限(3+1+2模式省份,招生计划投放在历史类)。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取消安徽、云南招生,新增天津、湖北招生。
记者注意到,部分高校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范围有所调整。北京大学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显示,在考核方式上,该校考核测试分为学科基础素质测试、综合素质考核和体育测试三部分,其中体育测试成绩不计入综合成绩,但无故不参加者不予录取。
在招生专业选考科目限制上,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为必选物理和化学。北京师范大学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新增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同时调整了选考科目方面的要求,文科组招生专业均不限制选考科目,理科组专业仅限需要选考物理和化学。在该校今年公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理科类专业在高考改革省份的选考科目统一调整为物理和化学,文科类专业在高考改革省份则不再限制选考科目。同时明确,各招生专业在高考改革省份不限选考科目。在考生可以选报的专业数量上也相应扩大,明确考生仅可选择一个专业组进行报考,填报该专业组内招生专业,其中文科专业组可填报一至三个专业。在选考科目限制上,清华大学也进行了调整。
与2023年相比,北大明确表示,将对强基计划学生建立动态进出机制,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研衔接培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仍为六个,与2023年相比,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调整为航空航天类。
针对综合素质面试,清华大学明确表示,该项测试注重对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考查,参考使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等材料考查学生专业志趣及综合素养。航空航天类专业含飞行器动力工程和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两套培养方案,分别依托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培养。
目前,各大高校强基计划陆续启动网上报名,参与强基计划的8所在京高校均已发布招生简章。对未入围的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如有高考数学单科成绩取得满分的,可破格入围学校考核。
针对选考科目,北航明确,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无论是3+3还是3+1+2模式,所有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均为必选物理和化学,其他科目不限。北京理工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扩大招生范围,面向全国所有省份招生。记者注意到,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明确,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其中,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新增广西、贵州招生,共在24个省份招生
鼓励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增加自然景观水体等绿化手段,增加校园绿化面积,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开展高校用水调查,加强节水管理,严格执行计划用水管理和超定额累进加价。
支持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挥学科优势,围绕首都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继续加强紧缺行业人才培养。推动开展绿色低碳学校创建行动,到2025年,70%学校完成绿色学校创建,建成1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遴选20家能效领跑者,在高校中试点创建10家低碳学校。
加快推动学校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鼓励碳中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依托双学士/联合学士培养项目、微专业项目等推动校内外绿色低碳相关领域优势学科交叉融合,在相关学科专业中增加绿色低碳方向,探索增设绿色低碳发展专业硕士学位。
探索增设绿色低碳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方案》提出推动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增强绿色低碳领域教育贡献能力和提升校园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三大主要任务。根据《方案》,北京将完善学校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置,鼓励能源资源与碳排放管理平台建设。到2025年,70%学校将完成绿色学校创建大中小学校园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将不断提升。4月18日,北京市教委官网公布了《北京市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理念普遍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体系,完成10家高校低碳学校试点创建工作。
高校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精神等有关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增设绿色低碳发展专题,开设生态文明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进思政、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到203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多层次绿色低碳理念育人体系、较为完善的绿色低碳相关学科专业体系、低碳学校创建长效机制。
高校参照合理用能指南地方标准要求提升自身能效水平,引导中小学科学用能、合理用能、按需用能,强化互联网+节能理念,推进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节能减碳深度融合,实现能源资源管理智能化与动态化。《方案》提出,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市属高校加强绿色低碳学科建设,具备条件和实力的高校加快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新材料、绿色化工、碳排放权交易、碳汇、绿色金融等新兴学科专业建设。
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同时,还要持续推进学校既有建筑围护结构以及供热、供冷、照明、变配电等用能系统绿色化改造,到2025年,完成400万平方米学校存量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